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苑> 教学苑 >内容阅读:《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8 22:18:33   点击数:553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

赣州市文清路小学   谢章燕

设计理念: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自主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在别人回答的基础上给予补充,对文本也能进行适当地评价。我在教学时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阅读的气氛中尽情学习、朗读、讨论。  

对于本课所处的晋西北的气候现象和环境条件,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只能通过资料进行初步了解和自己想象或结合当地的恶劣天气进行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能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进行自主阅读,并解决疑难。

3.培养学生略读课文的自主阅读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1.学生略读的自主阅读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

2.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出示课件1),同学们老师请大家看看这里有一些图片,图片中这穷山恶水之地就是中国的晋西北。晋西北在山西,地外沙漠化扩展的前沿,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由于气候恶劣,植被稀少,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强劲季风,把沙尘吹向北京、天津等地形成沙尘暴。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感受:看完以后,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谈话:15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改变了模样。(课件2)瞧,参天的杨柳,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多么令人如痴如醉的景色啊。大家可知道,这美丽的林海,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就是马永顺,是他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这节课,(课件3)我们将一起去认识这位81岁的老人。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播放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与改变后的图片,用形成对比的视觉冲击,引出我们要认识的老人。)

二、初步阅读  浅显体会

1. 扫清障碍,为自主阅读铺垫。

(课件4)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生字词多读几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课件5)出示生词,师:课文中有几个生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教师评价:同学们读的很正确。

3. 初步了解,深入阅读打基础。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说。

一位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概括能力有进步,为你们点赞!

(设计意图:解决字词障碍,为自主阅读铺垫。)

三、自主阅读  习得方法

1. 微课辅助,习得方法 (出示微课)

教师小结自主阅读方法:找关键句想象画面,联系实际理解句子

开展自主阅读四人小组学习。(出示课件)

思考: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联系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用笔画一画,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师:老人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的奇迹。(板书:奇迹)

3. 自主阅读,深入学习 

(一)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那个小组来汇报? 预设学生交流点:

交流点(1)

句子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大约有 20亩,3700亩林网相当于我们185个学校那么大?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而这奇迹却是一位年迈的瘦小的老人创造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啊,洒下多少汗水,付出多少心血!请听老师读这句话,请大家闭上眼想象画面,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说。

教师评价:同学们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是不是更好理解文章内容。

4.师引读:十五年啊,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女生读: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80个月啊,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男生读: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5475个日子啊,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齐读: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过渡语:这就是一个年迈的老人用瘦小的身躯扛起来的奇迹!课文还有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老人创造的奇迹景色?

交流点(2)

句子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出示课件)

1.师:哦,这是老人创造的奇迹。说说你的感受。(我感受到漫山遍野绿衣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花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读?(赞美、欣喜)一二组读。

2.师:这句话中的船、波浪、涛声、波光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比喻)

3.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老人创造的奇迹景色?

交流点(3)

句子3: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出示课件)

生:谈感受。

1.师:这些树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你觉得这些树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这是一些怎样的树?

生:(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树,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仍然茁壮成长。他们的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

2.师评价:是啊,正如老人所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黄土提供养料,绿树使黄土不流失,正如老人与青山不可分离,青山养育老人,老人用自己一生努力,创造了绿色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作者说,这树好似老人一样勇敢坚强,不屈不挠,令人敬佩。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写呢?(拟人)让三四组一起带着敬佩之情来朗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点(4)

句子4: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的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1.师:这一段话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着执着信念,无私奉献的老人。

交流点(5

句子5.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1.师:这瘦小、年迈的老师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难怪作者会不禁鼻子一酸,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二)汇报交流: 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预设交流点:

交流点1.

句子1: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以及“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二三丈而坠。”

生:我们认为老人创造奇迹的环境非常险恶,老人年纪很大,生活非常艰苦。 (板书:环境险恶,生活艰苦)

1.师: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肆虐”还有“盘踞”他们是什么意思?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盘踞:非法占据。这两个词用在这里说明了什么?(环境险恶的程度很深)

2.师:(介绍晋西北风沙)你真会读书,请看大屏幕,这里狂风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盘踞之地(出示课件),晋西北沙漠化严重,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出示课件)

3.师:如果此时此刻,你就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你会有什么感受?(恐惧、害怕)

4.师:老师胆小,不仅害怕,还会搬走的。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老人一个人孤独的坚守着这片土地。他的生活条件又是怎样的?

句子2.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带烟睡觉。

5.师:你的感受是?老人生活很简单,也很孤独。

6.师:老人为什么会孤独呢?  

交流点(2)

句子2: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已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1.师:这句话当中的风雨同舟是什么意思呢?风雨同舟:共同经历患难。从这个当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老人的执着追求和愿一生奉献给山沟的精神。

2.师:他拒绝女儿接他去城里享清福,一个人在这孤独的深山里坚持着,将一生献给山沟,为子孙后代植树。真了不起!

交流点(3)

句子3: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生:我从这个句子: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体会到: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1师:大家感受深刻,说的多好啊!作者通过写晋西北过去的恶劣环境与现在的绿意黯然,这样的写作方法是什么?(对比)(出示课件)

教师评价: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敬佩!

四、活动交流,悟得情感

1.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生:因为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我觉得青山是不会老的,老人的精神会永远存在。  

2.师:还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继承老人的精神,加入到开辟山林,绿化家园中。所以这青山会永远存在,并不会因为老人的逝去而不存在。老人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会永远存在,所在这青山是不会老的。

3.师:正如作者所说“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出示课件)

4.师:同学们,“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也是全文的中心句,这句话也正好点明了文章的题目。这种写作方法叫做篇末点题。

五、方法运用   能力提升

1.师:同学们,2000年2月10日,老人马永顺因心脏病突发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去世,享年87岁。黑龙江省铁力市市政府在铁力林区前修建了马永顺纪念馆、马永顺林纪念碑,将铁力林业局第二中学改名为马永顺中学。此时,如果你来到纪念碑前,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对马爷爷说吧。让我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出示课件)

抚摸这块石碑,

我想      的对马爷爷说:                   ”                                  

看着这片林场,

我想      的对全世界说:                    

2.师:面对日渐干涸的河流,面对逐渐沙漠化的土地,面对一天天减少的森林,我们该做些什么?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七、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生活艰苦

 

 

上一篇:《景阳冈》自主阅读方法学习课教案

下一篇:暂无发布信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谢章燕 13576691128